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演变是怎样的?有哪些优化策略?

   日期:2021-12-17     浏览:501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奶牛养殖布局比较分散,每个省都有奶牛养殖,但省际间的奶牛存栏数量相差较大。如2017年内蒙古奶牛存栏量为235.8万头,
 目前中国奶牛养殖布局比较分散,每个省都有奶牛养殖,但省际间的奶牛存栏数量相差较大。如2017年内蒙古奶牛存栏量为235.8万头,海南仅为0.1万头。

再加之省际间的自然资源、饲料资源和养殖技术等不同,各省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而资源、劳动力的流动性和技术的外溢性,势必会引起相邻省之间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演变。


一、奶牛养殖业
奶牛通过人们的培育和精心的喂养,利用独特的生理机能获得牛奶,从而形成了奶牛养殖行业。奶牛的品种都是经过筛选的,就目前对奶牛产业的调查来说,中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为具备较多优势并经过细心培养的荷斯坦牛,奶牛场对其大规模饲养主要原因在于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在中国多个地区均有分布,产奶量也较高。

该品种最初是由山东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在1980年从国外引进并且培育。技术人员通过与中国黄牛杂交,经过长期的优选优育细心照料,逐渐培育出了有中国特点的荷斯坦牛。至2008年以前我国的牛奶养殖业一直都处于高速扩张的发展形势。由于毒奶粉事件,发展受到影响开始逐渐地趋于放缓。


二、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牛养殖业的产生萌芽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当时在中国有许多美国、英国的传教士,他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就从国外引进了很少的奶牛在中国饲养,以解决教会人员及其家属喝牛奶的问题。在中国解放以后,国内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段时间是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私有制改造,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体制。于是奶业经营体制也就顺势转变为公有制形式,奶牛养殖的数量、饲料种植面积、饲料的供给、原料奶的加工和乳制品的销售均由国家统一管理。


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产生重创。开始对奶牛养殖业进行转型,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大范围的重整。为恢复中国奶业的发展,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涉及乳品质量安全方面、恢复奶业生产方面、奶牛养殖环境方面。

政策的制定更加严格,细化奶牛养殖、原料奶的收购、生鲜乳运输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进一步明确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范围,只有符合规定的才能进入奶牛养殖业。随着乳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乳品企业开始自建奶牛养殖牧场,实现了牛奶生产和牛奶加工环节的连接,现在提倡中国奶牛养殖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中国奶牛存栏现状。2001-2005年,奶牛存栏量增长速度最快,从566.4万头增长到1216.1万头,增长率为114.71%。2006年以后,奶牛存栏数量呈现波动式的增长,在2015年达到最高,实现1507.1万头的养殖数量。但是近两年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2017年下降了166.8万头。

表明国家推行的禁养政策有成效,不合理的部分奶牛养殖厂和散养模式的养殖户退出行业,有利于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的发展。此外,对奶牛存栏量在2001-2017年期间始终排名在前10的省份进行单独分析包括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7个省份。


中国牛奶产量现状。从2001-2017年中国牛奶产量从1025.4万吨增长到3545.0万吨,增长了245.72%,年均增长率为14.45%。2008年以后,牛奶产量呈现波动式的变化趋势。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3754.7万吨,减少2017年的3545.0万吨,下降了5.6%。

河南是新兴奶牛养殖区的代表,在牛奶产量方面也同样如此。2008年超过山东省的牛奶产量,跃居全国第四位,并且始终保持,但近两年呈现下降趋势。新疆的牛奶产量在2007年以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连续下降了三年后才又呈现增长的趋势。


三、优化策略建议
第一,增强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空间相关性。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空间相关性越高,空间资源流动性和技术的外溢性就越强,有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空间依赖性和关联性的提高是重中之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弱化省际间的空间独立性,加强相邻省(市、区)之间奶牛养殖行业的交流。

首先,应加大对奶牛养殖优势产区的扶持力度,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手段,构建空间关联网络,增加知识的流通渠道;以奶牛养殖优势产区为中心,向周边奶牛养殖地区进行扩散,鼓励优势产区起带头作用,利用平台定期发布最新的与奶牛养殖相关的信息,同时定期开展线下的交流活动以带动相邻省奶牛养殖业发展。


其次,弱化省际间知识和信息的交流阻碍。比如弱化“行政区划”概念,为吸引外省投资当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奶牛养殖优惠政策,如贷款优惠、良种补贴等方式,鼓励跨省合作,加强省际间的经济往来,通过资金流动带动其他资源要素的集聚,进而发展本省的奶牛养殖业。

第二,政策引导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演变,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变化受自然资源、养殖技术、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制定优化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省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的政策。


首先,根据不同省(市、区)具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环境,构建奶牛养殖区带,形成示范作用。其次,无论是哪个奶牛养殖区的建立,都需要以乳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原则。

第三,提高中国奶牛养殖机械使用率,加强省际间奶牛养殖机械技术的沟通。奶牛养殖机械地投入对奶牛养殖业增长表现出正增长效应,产生效应的路径是通过间接效应实现的。奶牛养殖机械投入对促进奶牛养殖业增长具有显著作用,表明存在很强的技术外溢。


但奶牛养殖机械投入的空间相关性每年都在减少,表明其对空间的依赖程度减弱。不利于省际间技术的传播,从而影响奶牛养殖技术对相邻省奶牛养殖增长的作用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奶牛养殖机械对空间的依赖性,保证建立和维护技术推广的渠道,增强省际间奶牛养殖机械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与学习。

第四,提高奶牛养殖机械投入使用。目前中国奶牛养殖机械使用率并不高,为实现奶牛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到2025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能够达到8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对奶牛养殖场提供大力支持。


首先,应该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资金提供有效的投入。针对奶牛养殖户购买养殖机械设立专项资金,此外要保持公共财政向奶牛养殖机械方面投入的持续性,鼓励社会其他相关行业的资金定向流入奶牛养殖机械化程度落后地区,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发挥社会与政府的共同力量引导奶牛养殖机械专项资金的流入。

其次,应扩大对机械设备的补贴范围。目前对奶牛养殖机械的设备补贴范围较小,例如奶牛粪污处理设备没有纳入补贴范围,对有意愿提高奶牛养殖机械使用程度的养殖场会增加养殖成本,减少资金流动,会影响奶牛养殖业机械化、绿色化发展的进程。


第五,控制奶牛养殖劳动力成本。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鼓励外出务工者积极回乡参与到奶牛养殖业的建设中,通过当地的畜牧业协会平台和招聘平台,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政府对返乡投身于奶牛养殖行业发展的人员给予住房、生活补助等资金支持,保证本省奶牛养殖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第六,增加奶牛养殖人员的贮备。奶牛养殖业用工成本较高可能与该行业的相较于与其他非农行业的比较收益较低,人们在就业时更多选择非农行业,导致奶牛养殖人员的缺乏,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只有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人才。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使高校针对奶牛养殖业需要的人才设置学生培养计划。
 
标签: 陕西养殖网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